这6个人体穴位对关节炎有用

这6个人体穴位对关节炎有用

我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:“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第一》说得好,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,非其说也,言不可治者,未得其术也。肩周炎的经络辨证方法,早在《灵枢·经脉第十》和《灵枢·经筋第十三》等篇中已经有较详细的论述,我用的一针疗法的方法,多半是从《灵枢》无字中求字悟出来的,只不过是这些记载的现代验证而已。”下面谈一谈我常用的穴位。

(1)阳陵泉

我原来治疗肩周炎,最常用的穴位就是阳陵泉,用阳陵泉治疗肩周炎其他医师早有报道,我也是看了别人的报道后才试用了此穴,果然效果不错。

针阳陵泉治疗肩周炎的道理并不难理解,《灵枢·终始第九》说:“手屈而不伸者,其病在筋;伸而不屈者,其病在骨。”肩周炎其病就是在筋,阳陵泉是八会穴之一,筋会阳陵泉,可以统治一切筋病,所以就可以用阳陵泉治肩周炎。

至于先按压看看有无疗效再扎针,这也是《灵枢》的方法叫“按已刺”,即按压穴位症状减轻了后再针刺,按压有效,针刺自然效果就更好了。我的体会是,压痛点多在对侧阳陵泉下0.5寸再稍后处,具体位置可能会因人而异,这就需要“揣穴”。

针刺时让病人咳嗽几声,也不是我的发明,这叫随咳进针,记载于窦杰的《讲经指南》,有两个作用:一是转移病人注意力,缓解病人对针刺的恐惧,减轻进针时的疼痛,避免晕针;二是咳嗽可以宣散气血,提高疗效。

针刺的同时让病人活动患部,更是取效的关键,这也正是《灵枢·周痹第二十七》所说“故刺痹者······其瘛坚,转引而行之”的具体应用。

找准穴位,随咳进针,用对手法,活动患部是一针疗法取效的关键在。本书所用的一针疗法,一般都是采取这些方法。

我现在治疗肩周炎,只要病人有明显的疼痛点,我就按经络辨证分别用其他穴位,疗效会更好;如果疼痛点不明确,又有活动障碍,就多用阳陵泉。

(2)条口

我早些年治疗肩周炎,除了用阳陵泉外,条口也是常用的穴位。杂志的报道也不少,张登部教授常用条口透承山穴,简称条山穴,疗效也不错,但对针条口为什么可以治疗肩周炎这一问题,刚开始我是百思不得其解,因为胃经不到肩部,无法用“经脉所过,主治所及”来解释,后来问了不少专家教授,也没有满意的答复。

(3)鱼肩

鱼肩穴是我发现并命名的治疗肩周炎的一个穴位,在其他的针灸书中查不到,此穴位在鱼际穴向下(拇指方向)约0.5寸赤白肉际处,在第一掌骨桡侧肩部的全息对应部位,可以找到火柴头大小的条索状物,并有明显的压痛点,因为此穴在鱼际附近又能治疗肩周炎,故名鱼肩,见图。

(4)三间

我刚参加工作时,试用第二掌骨侧的全息肩穴治疗肩周炎,效果不错。同诊室一位年长的老师以为我针的是三间穴,告诉我原来张善忱老师生前就经常针三间穴治疗肩周炎。

之后我发现,针刺三间穴治疗肩周炎既符合经络理论,又符合全息理论,对各种肩周炎都有一定的效果,尤其是对疼痛在肩髃穴处的肩周炎疗效更好,常一针下去,立即见效。

(5)后溪

《灵枢·经脉第十》说:“小肠手太阳之脉······出肩解,绕肩胛,交肩上······是动则病······肩似拔,臑似折。是主液所生病者······肩臑肘臂外后廉痛。”《灵枢·经筋第十三》说:手太阳之筋······上绕肩胛······其病······绕肩胛引颈而痛。“后溪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,手太阳小肠经的经脉和经筋均行于肩后部,所以后溪穴主要治疗肩周炎肩后疼痛,甚则疼痛牵及肩胛者,具体取穴与针刺方法与三间穴相同,不再详述。

(6)束骨

束骨穴治疗肩周炎我最近四五年才用,一是因为一般的肩周炎用前面的几个穴位就能解决了,二是束骨穴在脚上,针起来不如针手上的穴位方便。

最后再谈几点治疗肩周炎的体会

1、肩周炎不论其疼痛和活动障碍的程度如何,牵扯的经脉越少,治疗效果越好。

2、只有一处疼痛者效果最好,一般1次即可明显缓解;如果疼痛范围很大,说明病在多条经,治疗时应首治疼痛最甚的经脉。

3、但一次治疗一般不要超过二穴,用多了效果反而不理想,所以同一肩周炎患者,可能今天针鱼肩,明天就要针三间,总之,辨证病在何经,就针何穴。

4、取穴的准确和针后活动肩部非常重要。若想提高疗效,还可针疼痛处的阿是一穴,在主穴和阿是穴上可通电针。

5、起针时,应先起阿是穴,将主穴行一行针,再让患者活动一下肩部后,最后把主穴的针取出。

6、开始的几次,针后可在疼痛处加拔火罐或刮痧,也可提高疗效。

继续浏览有关 肩周炎 的文章
来源:花红小黑膏,购买小黑膏请点击在线订购。
分享:

相关文章

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

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