颈椎病具有多型性和复杂性,除椎体、椎间盘及其附件变化外,关节囊、韧带等组织可发生充血、肿胀和纤维化或钙化等病理变化,这些变化的出现可以刺激或直接压迫脊髓、神经根和椎动脉。病情严重时,需要手术缓解。
颈椎手术要采取特殊的体位,需要患者在术前练习,以免在手术中或术后引|起各种不适。除体位练习外,颈椎病患者在术前还需要进行多种训练,以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,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。
●床上肢体功能训练
床上肢体功能训练主要是四肢屈伸、持重上举等,既有利于术后的日常活动,也有助于增加心搏量,从而提高对失血的适应能力,还能保证血液正常流通。
●气管和食管训练
通常在术前3~5天开展气管和食管训练,直到手术前一天停止。患者本人或家属用右手的第2~4指在皮外插入切口侧的内脏鞘与血管神经鞘间隙处,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,必须将气管推过中线。
开始训练时,每次持续5~10分钟,每天做3~4次。随着训练深入,时间也随着延长,一般每次持续30~40分钟,每天做3~5次。如果患者体形较胖,颈部粗短,则可以适当延长训练时间。
●床上俯卧位训练
开展颈后路手术的患者,要提前进行俯卧位训练。颈后路手术耗时长,而且俯卧姿势容易使呼吸道受阻,这就要求患者能保证长时间俯卧,以免弓|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,所以手术前的训练是很必要的。刚开始时,每次持续10~30分钟,随着训练深入,增至3~4小时。
●床上大小便训练
一般人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,但是颈椎病患者手术后不宜走动,只能在床上休养,甚至有时不得不使用导尿管。所以,术前培养床上大小便的习惯,以便适应手术后的生活,避免引起尿路感染。
调养小贴士
进行手术后,有些颈椎病患者的心理会处于低谷,整天抑郁寡欢,担心病情。此时,家人在照顾患者时,要从多方面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,及时发现患者的抑郁、焦虑、恐惧等心理,帮助患者及早从不良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。